中新網(wǎng)|云南正文
中新網(wǎng)云南頻道-云南新聞網(wǎng)
搜 索

當前位置:中新網(wǎng)云南頻道 > 正文
重走滇越鐵路“拾光”
來源:中新網(wǎng)云南 編輯:王艷 2025年03月15日 22:21

  中新網(wǎng)紅河3月15日電 題:重走滇越鐵路“拾光”

  作者 繆超 時文枝 王艷

  15天,464公里!

  2015年,在滇越鐵路完工105年之際,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組織“從歷史走向未來——徒步滇越鐵路”大型采訪活動,30余名記者編輯沿著鐵軌從昆明一路向南穿過云南的山、壩子、河谷到達邊境小城河口,以筆為尺丈量這條“活著的工業(yè)遺產(chǎn)”的每一顆鉚釘、每一條枕木。

圖為2015年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組織“從歷史走向未來——徒步滇越鐵路”大型采訪活動,全體人員出發(fā)前合照。
圖為2015年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組織“從歷史走向未來——徒步滇越鐵路”大型采訪活動,全體人員出發(fā)前合照。

圖為2025年3月15日,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組織“拾光隧道 賡續(xù)榮耀”徒步活動,全體人員合照。
圖為2025年3月15日,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組織“拾光隧道 賡續(xù)榮耀”徒步活動,全體人員合照。

  十年后,當“拾光隧道 賡續(xù)榮耀”的旗幟揚起,這條跨越世紀的米軌鐵路正以其獨特的方式叩擊新時代的回音壁。在滇越鐵路開通115周年之際,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再次啟程,用腳步丈量米軌上印證的過去與當下。

  穿越時光

  “火車沒有汽車快”“火車不通國內(nèi)通國外”,是民間流傳的“云南十八怪”中的兩怪。追根溯源,均出自至今已運行115年的滇越鐵路。

圖為2015年3月21日,滇越鐵路昆明至宜良段,群山中徒步人員經(jīng)歷了連續(xù)18個隧道,最長的有1公里,隊員必須打頭燈來照明。
圖為2015年3月21日,滇越鐵路昆明至宜良段,群山中徒步人員經(jīng)歷了連續(xù)18個隧道,最長的有1公里,隊員必須打頭燈來照明。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走過隧道。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走過隧道。

圖為2015年3月21日,滇越鐵路昆明至宜良段,群山中鐵路穿越了連續(xù)18個隧道,最長的有1公里,東風火車頭正準備進入隧道,它的最高時速只有不到每小時30公里。
圖為2015年3月21日,滇越鐵路昆明至宜良段,群山中鐵路穿越了連續(xù)18個隧道,最長的有1公里,東風火車頭正準備進入隧道,它的最高時速只有不到每小時30公里。

  在云南這片神奇的高原紅土地上,滇越鐵路猶如一條鋼鐵巨龍,見證了中國西南地區(qū)的現(xiàn)代化進程,更成為理解中國西南歷史和未來發(fā)展的一條重要線索,這便是我們不斷走近它的重要原因。

  “再次踏上這條鐵路,腳底傳來莫名痛感,大抵是十年前留下的疼痛記憶!笔昵,我們徒步滇越鐵路可謂做足準備,提前一個月開展慢走訓練,但徒步第一天有人便腳底起泡,啟程的路并不平坦。

圖為2015年3月22日,滇越鐵路宜良段,1931年字樣的鐵軌清晰可見。
圖為2015年3月22日,滇越鐵路宜良段,1931年字樣的鐵軌清晰可見。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穿越滇越鐵路。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穿越滇越鐵路。

  滇越鐵路的啟程,亦不平坦,同樣“疼痛”。這條米軌鐵路在穿越無數(shù)的高山河谷后,于1910年全線通車。據(jù)《云南鐵路》記載,在修筑滇越鐵路的過程中,約1.2萬名勞工獻出生命。

圖為2015年3月23日,滇越鐵路宜良至華寧段,青草從百年鐵軌中發(fā)芽成長。
圖為2015年3月23日,滇越鐵路宜良至華寧段,青草從百年鐵軌中發(fā)芽成長。

圖為2015年3月29日,滇越鐵路芷村火車站還保留著法式建筑。
圖為2015年3月29日,滇越鐵路芷村火車站還保留著法式建筑。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在滇越鐵路上合影。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在滇越鐵路上合影。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在滇越鐵路人字橋附近合影。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在滇越鐵路人字橋附近合影。

  十年前,我們“從歷史走向未來”,在滇越鐵路邊發(fā)現(xiàn),有人用自種的葡萄釀酒,耄耋老人端著一杯苦咖啡,菜市場與國際接軌以公斤計量……沿著鐵路,探訪云南第一個水電站、第一家電報局、第一家外國銀行、第一間酒吧……這條鐵路讓深隱地球褶皺的云南產(chǎn)生巨變。也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才有了孫中山的河口起義,才有了萬民支持的護國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在云南的星星之火,最早也是播撒在滇越鐵路線上。抗日戰(zhàn)爭中,滇越鐵路成為反法西斯的鐵路國際運輸線,大批工廠、學校、機關(guān)從香港經(jīng)越南通過鐵路遷往云、貴、川。

  15天,464公里,我們不僅用腳步丈量了滇越鐵路,還留下了《滇越鐵路111年米軌仍在服役》《探訪滇越鐵路最后的米軌火車:難說再見的舊時光》《揭秘滇越鐵路拉來的“滇菜魁首”》《百年滇越鐵路“鑄就”的村莊》《滇越鐵路旁的“洋人墳”:法式陵園的百年孤獨》等近百件新聞作品,從不同角度去闡釋滇越鐵路的歷史烙印,對沿途風光、民俗、歷史、文化、現(xiàn)狀等進行記錄和挖掘。

圖為《南華早報》報道
圖為《南華早報》報道

圖為《光明日報》報道
圖為《光明日報》報道

圖為《中國青年報》報道
圖為《中國青年報》報道

  一篇篇有溫度的稿件在這條鐵軌上向前延伸,《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南華早報》等媒體拿出一個個整版刊載這次徒步報道活動,國內(nèi)數(shù)十家網(wǎng)站每天都在關(guān)注,省內(nèi)多家媒體積極跟進,掀起一股“滇越鐵路”熱。

  云南省滇越鐵路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福永曾評價,中新社對滇越鐵路的報道為人們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感受這條百年鐵路的途徑,也為滇越鐵路的歷史研究貢獻了寶貴資料。

  見證巨變

  歷史有如一條時間的長河,急流后歸于平靜,平靜中又孕育新的激蕩。

圖為2015年4月3日,滇越鐵路唯一的國際線路列車?空尽涌谏窖,工作人員檢查中越國際聯(lián)運的火車,右邊的綠色車頭是中國向越南出口的。
圖為2015年4月3日,滇越鐵路唯一的國際線路列車?空尽涌谏窖,工作人員檢查中越國際聯(lián)運的火車,右邊的綠色車頭是中國向越南出口的。

圖為2025年3月15日,一行人沿著滇越鐵路徒步。
圖為2025年3月15日,一行人沿著滇越鐵路徒步。

  十年前,當我們從昆明火車北站踏上滇越鐵路,與一列米軌小火車相遇。哐當!哐當!它載著寥寥乘客穿過城區(qū)和市郊,駛向23公里之外的王家營車站,那已是滇越鐵路上僅存的客運,是中國運行著的最古老的米軌客運。

  今天,我們再次踏上滇越鐵路,它“蒼老”許多。曾在昆明城市中穿行的米軌小火車早已停運,整條鐵路僅留下河口至開遠的貨運小火車,每天以時速20公里緩慢地來回一趟。

圖為一列滿載硫磺礦石的中越米軌鐵路國際聯(lián)運列車跨越中越鐵路大橋。資料圖
圖為一列滿載硫磺礦石的中越米軌鐵路國際聯(lián)運列車跨越中越鐵路大橋。資料圖

  貨運小火車并不是百年鐵路最后的倔強,而是它新的使命。這趟小火車有一個超乎想象的名字——中越米軌鐵路中亞班列。

  2017年開行由中國開遠至越南海防港的米軌鐵路中亞班列,構(gòu)建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低碳、大運量、全天候的國際運輸通道;、魚粉、黃磷、鐵礦石等物資在中國與越南等東南亞各國間高效流轉(zhuǎn)。歷經(jīng)百年,滇越鐵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融入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和中國其他省份一樣,希望通過更加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給山川解開束縛。

圖為一列中越米軌鐵路中亞班列緩緩駛進中國山腰站。資料圖
圖為一列中越米軌鐵路中亞班列緩緩駛進中國山腰站。資料圖

  2015年,云南開啟建設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過去十年,云南人埋頭苦干,先后實施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鐵路“建網(wǎng)提速”、民航“強基拓線”、水運“提級延伸”等重點工程。

  截至2024年底,云南鐵路運營總里程達5222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運里程1212公里;公路總里程達3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57公里,位居中國第二;現(xiàn)有運輸機場15個,數(shù)量位居中國第四,基本實現(xiàn)至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和重要經(jīng)濟旅游城市“點對點”聯(lián)通。如今,“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網(wǎng)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wǎng)不斷延伸、“兩網(wǎng)絡一樞紐”航空網(wǎng)加快推進、“兩出省三出境”水路網(wǎng)持續(xù)拓展。

圖為昆明南站工作人員檢查動車。資料圖
圖為昆明南站工作人員檢查動車。資料圖

  在紅河州蒙自市城郊,有一處特殊交匯點,滇越米軌鐵路、昆河普速鐵路、彌蒙高鐵在此以橋梁方式交匯,形成一個奇特的“鐵三角”。似乎是一位老驥伏櫪的“老人”、一位年富力強的“中年”和一位活力四射的“青年”在此相聚,它們共同攜手繁榮滇越國際通道,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間互聯(lián)互通。去年,中越兩國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兩國抓緊推進中國河口至越南老街標軌鐵路連接線工作,這一國際通道勢必將更為通暢高效。

  河川縱橫、山高谷深、地貌復雜,人口、資源、產(chǎn)業(yè)分布極不均衡,特殊的省情決定了云南必須建設一個強大有力的交通運輸體系。為此,云南人還將為之奮斗。

圖為2025年3月15日,橫亙在山脈間的滇越鐵路人字橋。
圖為2025年3月15日,橫亙在山脈間的滇越鐵路人字橋。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在滇越鐵路人字橋舉行“拾光隧道 賡續(xù)榮耀”徒步活動啟動儀式。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在滇越鐵路人字橋舉行“拾光隧道 賡續(xù)榮耀”徒步活動啟動儀式。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在滇越鐵路人字橋舉行“拾光隧道 賡續(xù)榮耀”徒步活動啟動儀式。
圖為2025年3月15日,徒步人員在滇越鐵路人字橋舉行“拾光隧道 賡續(xù)榮耀”徒步活動啟動儀式。

圖為2025年3月15日,中新社云南分社老中青三代在滇越鐵路人字橋合影留念。
圖為2025年3月15日,中新社云南分社老中青三代在滇越鐵路人字橋合影留念。

  今天,我們在滇越鐵路人字橋啟動“拾光隧道 賡續(xù)榮耀”調(diào)研采訪活動。站在橋下,南溪河清澈的河水靜靜流淌。在高天流云映襯下,仰望與埃菲爾鐵塔同一時代的人字橋,讓人目眩神迷。從水面到人字橋高差只有一百多米,但從水邊沿著陡峭的山坡登上一側(cè)山腰的隧洞,卻足足走了一個多小時。踏上跨度六十七米、被世界橋梁史稱作無與倫比的杰出與天才之作的人字橋,感慨萬千。

  怎樣讓一座山與另一座山接軌?答案是“人”。

分享到:
關(guān)于我們  |  About us  |  聯(lián)系方式  |  法律聲明  |  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